学术科研
德国大使访问我校 开讲座论多边世界国际政治格局

发布者:admin_zdfxy   发布时间:2008年07月01日 00:00   
 

     

        

 

 

    2005年3月23晚7时,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德国大使史丹泽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多边世界国际政治格局的精彩讲座。出席本次讲座的嘉宾有校长徐显明,中德法学院院长米健、副院长鲍增华,国际交流处处长杨宇冠,以及新闻参政胡缦德先生。副校长张保生主持当晚的讲座。
 

    徐显明校长在致辞中盛情欢迎了史丹泽大使的到来,他说:中国与德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着中国,中国法也直接或间接的借鉴了德国法,中德法律现在是在产生着相互的影响,中德双方在过去一直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未来,双方的合作将会更加广泛。

    随后史丹泽大使就目前多边世界国际政治格局发表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他首先强调了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尤其应当发挥世贸组织的作用。德国和中国都是经济大国,双方应密切经济往来,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与中国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频繁的经济往来,已成为对德国的特殊挑战。
 

    在谈及联合国时,史丹泽大使强调了联合国的特殊地位。联合国是制定国际规则的最重要机构,在处理国际争端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正是由于联合国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决定了它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应积极推进安理会改革。此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要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史丹泽大使先生还强调要健全国际法,贯彻国际法的重要性。应促进法制国家的形成,加大国际法的力度,使国际关系更加法制化,使各国在国际活动中更具透明度。目前的东南亚各国缺乏凝聚力,那就要用法制建设来应付这种局面,用法律来规范各自的行动,以此呼唤亚洲的认同感。为了防止类似种族大屠杀等血腥事件的再次发生,当然国际社会人道主义干预也是不可缺少的。应建立一个完善的人道主义干预的标准。
 

    此外,史丹泽大使认为多边主义民间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衡量国家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国际活动中,民间合作这种形式将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
 

    最后,史丹泽大使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他对现在的大学生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大学生是塑造未来世界的主力军。讲座结束后,张保生副校长代表全校师生向大使先生赠送了礼物。
 

    这场颇具学术性的讲座让同学们在领略大使风采的同时又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

[史丹泽大使简介]
  1948年9月22 
生于法兰克福(美茵河畔)附近的克罗恩贝尔格,已婚,有两个孩子

  1968年 在法兰克福大学攻读日本学、汉学和政治学
  1972年至1975年 在日本京都大学学习
  1979年 进入外交部工作
  1980年 在科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81年 在德国驻意大利使馆经济处工作
  1981年至1982年 在波恩外交部经济司工作
  1982年至1985年 在德国驻日本大使馆新闻政治处工作
  1985年 在德国驻匈牙利大使馆负责欧安会文化论坛方面的事务
  1985年至1987年 任德国驻也门大使馆代办
  1987年至1988  在外交部经济司工作
  1988年至1990  在波恩任欧洲政治合作处副联络官
  1990年至1993  任德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处长
  1993年至1995  任外交部应急中心指挥部主任
  1995年至1998  任联邦议院社民党党团外交政策报告人
  1998/1999  作为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研究员在华盛顿逗留
  1999年至2001  任外交部和平利用核能和不扩散处处长
  2001年至2002  任外交部亚洲政策专员
  2002年至2004  任外交部第三政治司司长
  20049月起  任德国驻华大使

发表的著作:
文章
三岛由纪夫1970年发表的宣言中的传统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1981年(英文)
《好色一代男》的乌托邦。关于日本文学的被禁止的国宝 1985年(德文)
马克思主义在阿拉伯。独立20年后的南也门,1988年(德英文)
早期日本幽默的突变, 1989年(德文)
中国社会主义的变革,1994年(德英文)
联合国50年(编辑), 1995年(德文)
村三:新首相和老问题,1996年(德文)
美日安全声明:“21世纪的联盟1996年(德文)
为什么科尔不能对北京做到,1996年(英文)
一个敌对国家的世界。中国对其国际作用的理解和可能性, 1997年(英文)
北约扩大之后, 1998年(英文)
欧洲之梦的那一边:日本审视地打量西方,1998年(德文)
没有价值观的变革、没有变革的价值观?陶醉在现代中的中国。1998年(德文)
大使、动身去第蒙,1999年(德文)
对待边远地区。跨大西洋关系中的新问题, 1999年(英文)
挖掘潜力:西方需要亚洲政策,1999年(德文)
记得和遗忘:但是过去要把我们忘了吗?2001年(英文)
亚洲在国际上的作用:从欧洲的视角来看,2002年(英文)

日本世界的主宰,1982
转折之风。东亚的新革命,1997
中国的外交政策,2001

【关闭窗口】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