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比较法学建设与发展座谈会”内容综述

发布者:admin_zdfxy   发布时间:2008年07月02日 00:00   

    2006778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主办,比较法研究所协办的比较法学建设与发展座谈会在北京香山召开。由于本次座谈会的召开正值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创建二十周年之际,因而参会代表既有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曾经为比较法学在中国的启蒙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一辈比较法学家,亦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在京高校的著名比较法学者,以及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比较法研究所的现任领导与诸位同仁近40余人。座谈会由中德法学院院长、比较法研究所所长米健教授主持。老、中、青三代学者在为期两日的热烈讨论之中,不仅对比较法学这一独特法学科目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的回顾,而且较为客观地对比较法学在中国开展研究的现状加以总结,并就比较法学在中国法学界的未来进行前瞻。

一、比较法学的发展与回顾

    二十年之前,时任中国政法大学主管副校长的江平教授参与了现今比较法研究所的前身,即中国政法大学外国法研究所的创办工作。座谈会中,江平教授在追忆建所艰辛的同时着重指出,当年设立这一专门科研机构的目的在于合时宜地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为中国幼稚的法学提供精神层面的启蒙,从而为我国引进西方先进的法律理念与制度奠定基础。江平教授目睹了二十年来这片阵地不断的巩固和壮大,欣慰地看到而今的比较法研究所不仅拥有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高水平学术丛书和期刊,而且还为诸如中德法学院、中美法学院等多所以比较法为视野和方法的专门教学机构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江平教授在发言中亦提出,比较法学应高举启蒙现代法治的两面大旗,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努力引进西方法治的先进理念和制度,使之在中国的法治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新中国较早将比较法学作为专门学科加以研究并取得辉煌成就的潘汉典教授将中国比较法研究的历史上溯到民国初年,并指出任何忽略对比较法进行研究的时代都易于在立法领域造成严重的错误。董璠舆教授则认为,如果不能深入研究比较法,那么人们对待外国法的态度无外乎照办照抄或是武断拒绝,二者必居其一。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外国法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董璠舆教授还具体回顾了该研究所早期取得的诸多成绩: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参与国家立法建设;参与国家外事活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办专题讲座;完成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任务;结交国际学术友人等等。廉希圣教授认为,比较法研究并不能等同于纯粹的国别法研究,前者之目的更多则在于研究各国法制发展的客观规律,或者说,比较法应当以求异为标,而以求同为本,努力追寻并发现共同法。曾于上世纪90年代初就任比较法研究所所长的朱维究教授特别提出,比较法研究亦应当突出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尤其对于立法活动而言,比较法领域的深入拓展具有很大意义。此外,朱维究教授还指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法制环境对于比较法研究而言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平台,两岸四地的政治格局使得而今的中国法具有一国、两制、三个法系、四套法制的特色,这为比较法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

    曾经在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工作,现任清华大学教授的高鸿钧教授就比较法研究提出三点建议:其一,比较法研究的现实意义即是为现代法制建设提供思想资源;其二,比较法学者须在考虑受众群体需求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以此为社会提供观念、思想、知识和制度层面的全方位的启蒙;其三,比较法研究在不同时期有着特定的研究热点,今后二十年将是公法比较研究的兴奋期和活跃期,因而比较法研究应当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宪政建设出力;同样曾供职于比较法研究所,而今就教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贺卫方教授指出,比较法研究的现实意义不止于制度建设,于法治理念的形成与传播则更为重要,而比较法本身对中国法学教育的推动力量亦不可小觑;此外,由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将深刻影响使用该方法进行思考的研究者本身,因而比较法的研究者往往能够从中获得开阔的视野和欢愉的精神状态。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黄风教授也曾在比较法研究所工作过一段时间,他着重从实务角度谈及比较法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比较法学的建设与展望

    就比较法学在我国发展的现有状况,中德法学院副院长鲍增华较为客观地指出,近年来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的建立与健康发展使得比较法学作为独立学科在我国已经超越了单纯科研和对外交流的初期发展阶段,而发生重大转折,进入到专业研究生培养和教育的新阶段——中德法学院自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至今已有3级共73名研究生,而以比较法学为专业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也于2006年开始正式招收。对于研究生培养,鲍增华还特别指出,与一般法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不同,中德法学院须针对在读研究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精英化教育、开放式教育、创新型教育、素质型教育和能力型教育,使得毕业研究生最终成为对于比较法学科在我国的发展能够有所贡献的专门人才。

    丁玫教授明确指出了中德法学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具体问题,如大多数学生遭遇到外语学习与专业学习之间的冲突问题,又如针对学生的院集体管理体制与导师个人管理体制之间的冲突问题等等,并与参会的各位老师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随即,中德法学院的两位兼职导师柳经纬教授和龙卫球教授对于比较法学发展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做出了精彩发言。柳经纬教授指出,由于比较法学在新中国法学界尚属于一门年轻的学科,因此如何让学界对比较法学取得认同感是比较法学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第一件大事。此外,如何能够使比较法学指导法律实践也是迫切需要现今比较法学者思考的问题之一。龙卫球教授则认为,比较法学教育应当避免成为法学教育体制中的一个孤岛,因而比较法学教育者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应当特别强调学生对于法学整体的全方位介入和整体性参与;就比较法的专门研究而言,则应当尽可能扩大比较法在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影响。

    最后,米健教授对于诸位教授的精彩发言进行了点评,并且指出,中国的比较法学之所以能够取得现阶段的成绩,有赖于老一辈比较法学者毕生的努力和无私奉献,然而对于今天在座的中青年比较法学者而言,依然可谓任重而道远,因为我们有责任在前人的肩膀之上站得更高,亦有责任在前人耗费毕生精力所完成的事业的基础之上走得更远。

                                                           (高仰光 供稿)

【关闭窗口】    【打印】